吐槽《[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看了一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开头描写没落宗室还以为要走写实风格,然后就发明风扇,引鸟被抓,转身就封爵了,挺儿戏的。后面又是搞毛纺又是练兵,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时间线不长,事情整很多。中间又写毛子来通商,涉及传教士,又开始吹西学吹几何原本,吹西方音乐理论,看的我直翻白眼,捏着鼻子继续看完一废太子,中间戏子戏份也是看的摇头,后面跳着看,还是看不下去了。
只能说屁股决定脑袋,主角身份就是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不造反不背叛自己阶级,只搞所谓政治改良的话,本质还是在美化满清,没意思。
某种意义上,比雁九这个满人写的都更舔老康老四。雁九起码有写满人那种畸形统治心态,对满人皇帝之外皆奴仆也写的很形象,这本就浅浅讲下不信任汉臣,百姓苦难主要都推到封建统治这个大锅里了,明显避重就轻。
其实那些改良,除了经济殖民蒙古以外,很多提高民生的政策,满清真的不会同意搞的,汉人富强不利于他们统治,他们最好是百姓饿不死就行。别说技术改良提高民生了,现有的技术书籍都给你禁了,连一部《天工开物》都容不下,四库全书,更是毁书无数。
闭关锁国针对的是汉人,满清皇帝可是跟国外互通有无的,康熙乾隆可都是有皇帝笔友的。会搞满城(不仅仅是京城,凡有满人驻扎都有),同住一个城里还要搞民族隔离的政权,你指望他们自己动摇统治基础,可能吗?
这本后面就算写出花来,也没兴趣看下去了。要是只写九龙夺嫡,随便看看也就算了,键政不造反真心没兴趣看。
题外话,解释下部分翻白眼的原因。
关于徐光启和那些传教士,引用一下洛梅笙的微博:
徐光启把外国人汤若望带到钦天监,明亡后汤若望窃取了中国的天文学成果,满清因忌惮汉人,把国家重要部门的钦天监交给外国传教士,而将汉人排除在外,徐光启身为搞科学的,却作为教徒屡屡攻击中国文化,中国最早将中国文化定性为迷信的就是他。
信奉基督教的人本质是中国的内奸,徐光启当时推荐水准差的汤若望进钦天监,根本不是因为他天文学水平高,而是因为他的信仰。崇祯根本就不信任汤若望,也许今天许多人不能理解,天文学在古代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相当于今天的航空之类的,所以崇祯是不可能轻易让汤若望一个外国人进入钦天监这种机构的核心圈子的。《崇祯历法》并不是徐光启与汤若望编的,但《崇祯历法》编完后不久大明就灭亡了。这本书落到了汤若望手里,这个人就把一本中国人编的中国历法改成了《西洋新法历书》,嫖窃了中国人的科学成就,汤若望把自己篡改的《西洋新法历书》献给了顺治,尽管后来有诸如杨光先几次上书,揭发汤若望的嫖窃行为,但满清却不肯修改其“西洋新法”的字样,依旧判定这本书是西洋人所著,从孝庄到康熙大力包庇洋教士,本质是因为他们要否定前明的历史,包括否认汉人的文化,另外,满清作为外来者,他们防的是汉人,不是洋传教士,所以满清时代的钦天监就开辟了一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清廷不让中国人进入钦天监而使用耶稣会的洋人掌管钦天监达二百多年,现在有些人一讲到满清非中国就跳脚,但满清又有哪一点让人觉得,他像是中国呢?
换句话说,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都忽略了这些来中国的传教士是来干什么的,甚至对他们对以美化。但事实上他们对于中国的西化以及思想殖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宗教渗透泛滥的背后,本身都是有政治任务的,今天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十二平均律是明代宗室朱载堉发明,然后被利玛窦传回欧洲的。有清一朝都不宣传他,反而贬损之。
《乾隆贬损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发明辨析》董大一
摘要:《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涵盖中国有文字记载成书以来的珍贵文献,其经部有乐类目,著录历代“礼乐”文献。明朱载堉以数学模式推导“十二平均律”,发明了“新法密率”,在中国律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新法密率”却遭乾隆敕纂《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和上谕《乐律全书·校正条例》贬损,斥为“臆说”。在《御制律吕正义后编》中的《乐问》篇,列朱载堉“新法密率”十罪,进行批判。此《乐问》实则是管制官民发明创造的“精神枷锁”,不利于学术探索,也禁锢了思想进步。